電影│小曉。如果沒有妳,我是不是能做自己?觀後感分享

妳以爲妳是誰啊?爲什麼全世界都要這樣陪妳玩?我看著電影中的這句話,沉重著劃破早晨的沉默。

小曉 Trouble Girl

感謝好友邀我去參加包場的電影欣賞,這一部誕生出金馬史上最年輕的影后林品彤,看完有點沉重…觀後能參與導演靳家驊與監製王小茵的座談會,似乎更能了解電影裡的一些角色的困境與編劇設定的意義。

我覺得從一個國小五年級過動兒的角度來看親情、愛情、友情,在特殊兒成長過程中,凸顯家庭與校園現實的電影議題,這樣切入點比較少見,從劇情片來看,看起來有些界線似乎有些「模糊」沒有答案的,我想是導演想留給觀眾心裡的詮釋?但分別三個主要角色的立場來看,我認為是一部很棒的「角色電影」。

劇中的小曉(林品彤飾)是個過動症女孩,在學校被同學霸凌,薇芳(陳意涵 飾)媽媽也視她為麻煩,遠在國外的爸爸好像沒什麼功能?似乎好像只有班導保羅老師(劉俊謙 飾)能理解她的情緒?可是媽媽與老師的外遇關係,卻讓他不得不強迫自己去適應?抗拒?渴望親近卻又拉扯的情感關係…看起來既複雜又無奈!

如果沒有你,我是不是能做自己

我對裡面有一段學生媽媽在超市巧遇小曉媽媽喊了一句「薇芳老師」,才知道說小曉的媽媽以前是一個鋼琴老師。但她卻不希望被人聽到別人叫她「薇芳老師」,那樣的衝突感裡,是不是有些不好意思、愧疚。

似乎在家長群組內剩「小曉媽媽」這個代號,而生活裡沒有了自己的名字,或是放棄了很多以前或是未來想做的自己。疼愛女兒卻難逃獨自扶養孩子的壓力而面臨崩潰,情感上外遇女兒的老師,「小曉」目睹了媽媽與班導之間的秘密,大人複雜的情感關係使她感到困惑,在學校被同學欺負的情況下,看似短暫的友誼也是如此的脆弱跟雙面…

我看見的就是「愛與背叛」,其實小曉只是想跟同學一起玩而已,但是小孩子的世界更現實更直接,沒有絕對忠誠的友誼,從好友曉珊的見風轉舵,更是如此。或許小曉都沒有告訴媽媽,直到最後一刻兩個母女擁抱在一起,才能看得見她手上的滿滿傷痕…整場看下來很揪心!

親職的不可取代

老師跟媽媽婚外情,其實在孩子的心中,是存在著非黑即白的界線,而保羅老師就是那個灰色地帶的人。小曉其實是一個內心細膩且有正義的女孩,因為對她來說:「婚外情在小孩的心裡,老師是不能替代父親的,她卻又想要有像爸爸般的陪伴,媽媽需要情感的陪伴,所以孩子的內心有很多矛盾與糾結」,可是這樣的紅線一旦誇越,就像最後老師被小曉關在鳥籠裡的譬喻「我媽不會選你」,代表「不能跨越的紅線」,在孩子的心裡是明確的有界限!

我只是不想吃藥而已

我覺得戲中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,像是脆弱的友誼、碎掉的望遠鏡、貓頭鷹好朋友、颱風的譬喻內心的風暴,讓我掉下淚的那一刻是小曉對媽媽說:「我只是不想吃藥而已」,或許她也只是想跟正常人一樣吧!

人都是「渴望被愛」,渴望被在乎、被理解的,就在她望眼鏡破碎的當下,她還是希望是爸爸回國買給她的,但不是,但真正買給她的,卻是保羅老師。

電影裡從對峙、掙扎、拉扯、到母女擁抱的和解,擁金馬獎7項大獎提名的電影,我想或許跳脫一些世俗正規的眼光來看,社會需要更多的包容,尤其在特殊兒童這一塊,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靈魂,希望更能用同理心,才能看見各自的難題與困境。

尋找愛的解答

或許我掉淚的原因,不只看見小曉在校園被霸凌處境,更讓我感同身受的是身為母親的擔憂與疲憊不堪。

「媽媽需要自己的時間」、「媽媽會生氣是因為孩子產生很多問題」、「需要面對孩子的不理解?」
有時候,我覺得是對媽媽不能做自己的無奈,因為疲憊而對孩子發脾氣的愧疚,實際上,我們的孩子都是默默在支撐著大人,尤其當孩子的小時候,他的眼睛隨時追隨著我們的身影,也就是他全部的世界,其實孩子也很辛苦必須承受大人給的壓力,越親近是不是也越疏離?我們都需要給彼此多一點的包容心。

魚鱗姊真心推薦小曉這部電影給大家,一起尋找我們生活中屬於你自己愛的解答。(照片皆引用至小曉劇照)

相連文章

臉書留言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,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